----假期里的一点做法
益强小学 吴照香
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。在长长的假期里,学校通常都会为每个孩子订一本假期作业。如果让每个孩子都做同样的作业,对一些孩子来说,无非是机械的重复,毫无意义。于是在寒假里,我便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,布置了不同的作业。对于基础扎实的孩子,我要求假期不再写学校订的寒假作业,自选数学读物,认真阅读,仔细思考,把自己的收获化为文字,发5篇读书笔记至我的邮箱。开学了,查看邮箱,我不禁窃喜,为自己的做法高兴,为孩子的收获开心。与大家一起分享:
之一:
五(4)林胤亨
今天,我读了一个故事:
1796年的一天,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,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。青年很有数学天赋,因此,导师对他寄予厚望,每天给他布置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。 像往常一样,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。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,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。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,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。青年绞尽脑汁,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。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: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!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,青年长舒了一口气,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!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,当即惊呆了。他请青年坐下,取出圆规和直尺,在书桌上铺开纸,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。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。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:“你知不知道,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?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,牛顿也没有解出来,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!你真是天才!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,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,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。”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。
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出:有些事情,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,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。
之二:
2016寒假数学读书笔记(3)
----《幼想数学大战》
五(4)钟庭萱
《幼想数学大战》 虽然是一本漫画书,但是书中蕴含了许多数学道理,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。
大家都认识时钟吧!但是大家知道时钟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吗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从书中寻找了答案,其实西方世界认为时间有起点和终点,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流动;而东方世界则认为时间一直在循环。在时间方面,我们不能逆向回到过去,只能顺着走向明天。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没错的,时钟一天转24小时,是从0点开始转到24点的,这是有始有终,但是没始没终也是对的,因为它无限循环。
书中还介绍了印度的吠陀创造的神话故事,故事大概是说世界是起源于非男非女的圆形体,后来圆形一分为二,于是丈夫身份的帕蒂和妻子身份的帕蒂尼的结合诞生了人类,然后他们俩继续转换丰富了世界,帕蒂尼变成母牛,帕蒂就马上变成公牛,于是公牛和母牛结合生出了小牛,他们就是这样不停的变换成各种动物,创造了很多新的生物,让世界变得更加丰饶,这就是吠陀创造的神话故事。
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了解印度人的循环式世界观,拥有此种世界观的印度口传至今的吠陀数字,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心算方法之一。举个例子,21X29,首先乘上十位数和十位数上加1的数字,2X(2+1)=6,然后个位数相乘1X9=9,把以上两上结果从左到右排列就是609正确的答案了,这里有需要注意的地方,个位数相乘(如1X9)后得出的数字十位0(如09的0)时不要漏写这个0。当然这个方法只是适用十位数相同,而且个位数相加之和必须是10的情况。吠陀数学教会大家各种不同情况的运算法则,只要能把这个法则牢牢记住并加以练习,相信我也能够成为运算小神童,哈哈。
之三:
读《逃不出的怪圈——圆和其他图形》收获
四(3)班 姚健
牛顿是永垂不朽的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(就是那个苹果砸到头顶上,“噢!嘿!我就这样发现了引力”的人),他习惯于做长达数千米的算术题,即使是他也承认:数学计算是有些枯燥乏味。我们现在学的很多关于数学的内容都与计算分不开,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练习计算,这是我看这本书得到的一个收获,虽然这本书是关于图形的,但是计算太密不可分了。
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,从一个圆的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的半径。半径radius这个词源于古老的拉丁文,它的意思实际上是界限、范围。 不要以为直角三角形才有直角哦,一个圆360度,有四个直角呢。关于圆和圆内的四边形和它们的角有这么一条法则: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相加永远等于180度。不相信是吗?数学麻烦就麻烦在,如果你说什么永远怎么怎么样,那么在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某个人问你为什么会是这样。幸运的是,这条法则证明起来并不太难。你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以及圆的半径永远是等长的。证明的过程是:我们先画出圆心,然后从圆心向四个角顶点各画出一条线来,因为,这些从圆心画出的所有4条线长度都相等,我们就得到了4个等腰三角形。每个三角形都有两个相等的角,假设你将这个四边形剪下来,并将4个角全部放在一起,它们会构成360度。如果你选出两个相对的角,它们相加起来一定是180度,所以我们证明了这条法则成立。有趣吧。
在阅读这本书之前,我知道一个公式是:a2+b2=c2,这本书证明了这个公式,即毕达哥拉斯定理:在直角三角形中,斜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之和。如何证明这个定理呢?我从书上看明白了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吧!或者打开这本书研究一下吧!
我非常喜欢这本书,我看了两遍了。
让我们记住他:毕达哥拉斯,大约2600年前生于古希腊,住在现在的意大利南部的地方。嗜好天文学、音乐、数学,喜欢偶数、奇数、素数、三角函数、恒星和行星,不喜欢与数字无关的任何事物,如豌豆。
之四:
五(4)丁冠翔
趁着寒假的到来,我把去年老师借给我的《点击数学》读得差不多了(还剩一点点)。今天,我就来说说在《点击数学》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讲——方程。
一开始我对方程很感冒,也许是因为它对于当时的我有很大难度吧。但是,由于方程又有很大的作用(什么鸡兔问题、比例问题、行程问题都可以用方程法来解)所以,又不得不去使用这不擅长的方法。然而最近,我想到了《点击数学》,于是,便发现方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。
首先,我们来熟悉一下方程的定义:含有未知数的等式。其中,未知数—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xyz”等,而等式就是两边相等的算式,如:1+1=2。是的,就这么简单。
熟悉了定义,就来做题吧!
我来说一说我印象最深的题目(由于没有太难的题,所以就调了一道书中最难的):
8(2+x) =2(14+x)
这题虽说是小儿科一道,但却需要运用我刚开始接触方程时学到的方法——挪来挪去。这是白话说法,说实话,专业学名我也忘了。但这是一个很管用的方法。经过整理,方程变成了这样:
16+8x=28+2x
接着准备挪来挪去! 挪来挪去有两个原则:一、移小不移大,移减不移加。二、过桥变号。什么意思呢,其实就是把等于号看作桥,然后把两边的数互移(介于原则移小不移大,移减不移加之上),直到未知数一边,数字一边。并且,移动时经过“桥”的数,都要变号(前面没有符号的默认为加号)。如前面是“+”,过桥后就变成“-”。经过再次整理,方程变成了这样:
8x-2x=28-16
6x=12
最后,得出:
x=2
让我们灵活运用方程,来解决一些问题吧!
2016/1/26
之五:
阅读《揭秘数学》记录
四(3)姚健
《揭秘数学》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,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,书里有着最基本的数学知识,也有许多立体图形和小玄关,好玩又有趣,我读了好多好多遍。
第一次阅读它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,那时候是妈妈读给我听的。它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数学的常识,比如数学是什么?数学是一种了解世界的途径。有了数学,你就能计算、测量和解决各种问题。再讲述认识数字时,我知道了,0并不仅仅是“没有”,0是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,数学家们在争论0到底是不是一个数字。还有奇数、偶数时什么样的数,还有质数、平方数、有理数、无理数等等。
做图形那篇里,你能看见的所有东西都是由图形构成的,做图形有助于计算出东西的大小尺寸。关于图形计算的数学叫做几何,第一个研究几何学的数学家是为了测量地球的体积。当一个图形当你增加更多的角和边的时候,会发生什么结果?如果你继续不断地给一个正多边形增加角,你最终会看到一个有无穷多的角、边和顶点的图形。那将是一个圆,确切地说,也就是没有顶点的图形。
还有概率,数学的一部分功能还在于计算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,这叫做概率。
有趣吧,即使我现在上四年级了,但我仍会有空的时候阅读这本书。
之六:
读后感 ——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
四(3) 张含冰
读了《幻想数学大战——函数的魔法》我知道了什么是函数。
函数是用图表的方式让我们看到X和Y的关系。X是输入值,Y是输出值。Y根据X值发生变化的关联式就是函数。
函数分为正比例值和反比例值。正比例值是Y根据X的数量产生变化。
如果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增加,或减少而减少,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。
如果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减少或减少而增加,这两个量就成反比例
举两个反比例关系的例子
用100元钱买学习资料,每本的单价和所买的本数成反比例,即当总价一定时,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关系;等分一块蛋糕,每人分到的蛋糕与人数成反比例;
反比例函数图形:
这样的读书笔记还有很多,他们领悟到的东西有些超出我的预料。看到孩子们所选择的读物,看到孩子们由衷的喜欢,感受孩子们异样的收获,也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: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布局这个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作业?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有所收获?,真正做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?还得继续在实践中探究。